delphij's Chaos

选择chaos这个词是因为~~实在很难找到一个更合适的词来形容这儿了……

30 Nov 2006

大局之困:救一个遵纪小孩还是一群违纪小孩zz

From: 中国管理顾问网

来源:《IT时代周刊》 添加日期:06-11-26
深圳汉捷咨询公司高级咨询师/靖爽(供《IT时代周刊》专稿)

目前,网上流传着一个小故事,且不论这个故事是否确有其事,听起来还是饶有兴趣且颇需思量的:

有一群小朋友在两组铁轨上玩,一组还在使用,一组已经停用。众多小朋友集中在仍然使用的铁轨上玩,只有一个小孩子选择了停用的铁轨。很不巧,火车来了。这时,如果你正站在铁轨的切换器旁,你可以让火车转往停用的铁轨救了大多数的小朋友;但是那名在停用铁轨上的小朋友将被牺牲。你会怎么办?

问题是,选择停用铁轨的小孩显然作出了正确决定——选择安全的地方,而他的朋友们则是无知或任性地在不该玩耍的地方玩。为什么作出正确抉择的人要为了大多数人的无知而牺牲?另外,一条铁道会被停止使用,自有它的道理。是否代表着这个铁道本身有问题,未经验证就使用它会遇到潜藏的危险呢?如果切过去之后,牺牲的就不只是一个或一群小孩了,而是整车的乘客。

我们从小被灌输「顾全大局」的思想,然而什么是大局?您是否期望在「大局」面前成为「规范」的牺牲品?

不由自主的错位

每个读者对这个故事的看法和角度就像看万花筒一样不同,我不想从伦理和逻辑的角度来分析,只是对号入座到研发管理的过程中,而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甲公司进行软件产品开发,工作非常紧张,项目经理尽其所能裁剪掉了「不必要」的活动,例如项目估计、详细设计、评审检视、甚至研发内部的系统测试——结果是「及时」交付了产品,并且要求测试团队不要「吹毛求疵」,影响产品按时提交客户。乙公司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产品研发管理制度和流程,也要求研发项目需要遵循规范。但是产品质量仍然参差不齐,有的产品发布后非常稳定,有的产品却bug很多,开发人员到处救火,最后公司还特意嘉奖了他们。

上述研发管理的案例中几乎都出现了目的和行动不符合的问题。这种错位往往来自「不由自主」,就像几乎每个项目经理都认同项目成功需要完善的项目计划和不断的控制修正,而实际上能称得上有计划并得到遵循的很罕见。

笔者认为问题的症结首先在于研发经理/决策者是否真的具有明确目的,并且充分认同之。这个目的就叫「大局」。

那么,决策者的目的是什么?拯救在险境中的孩子们、拯救更多的人、强调规范还是其他。如果明确了目的,决策时就会减少很多压力。

软件企业在实施CMMI咨询过程时,都会具有过程改进和过级的目的,而在实施遇到困难的时候,其真实意图就显现出来——唯一关注的是主任评估师的「明星签名」。姑且不论过程是否可以被改进,连定义出的过程是否机械地符合CMMI的要求都不再重要,况且成熟规范的过程等同于优质产品的观点值得商榷。因此,当公司在「过程改进」过程中出现与商业目标发生冲突时,「铁轨的切换器」搬向什么方向也就清楚了,那个叫做「规范」的小孩成了可怜的牺牲品。

诱惑面前保持冷静

具有明确的目的并非易事,它并非来自纸面文档或信誓旦旦,而是来自深藏内心的「本意」,了解本意甚至难于揣摩他人——最容易欺骗的人往往就是你自己。

更加困难的事情就是对自己的控制力。如果研发经理/决策者真地很在乎产品质量和客户感受,认同「质量就是研发人员的自尊心」,就能够顶住压力和诱惑,将需求分析、框架设计、评审检视、内部测试等活动做到位,勇敢地向产品抡起大锤。这是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矛盾造成的结果。尽管无数道理试图说服人们:在矛盾面前只有将眼光放长远才能获得最终成功(前提是真正追求的是长期目标),但却少有人能够「富贵不能淫」。

当今社会并不缺少理念和方法,彼得·德鲁克等先驱已经将这些做得很出色,足够我们消化几十年。然而理论就是理论,实践时却是令人沮丧的。

笔者认为研发管理中最为困难的地方是「在诱惑(或者陷阱)面前保持冷静的控制」——是对自己意志的控制,进而才能对项目和产品具有控制力。还是前面那个切换铁轨的故事,如果决策者期望拯救更多人的生命,那么是否在一群活生生的孩子面前保持绝对的控制,同时也有足够的勇气面对「由于自己决策错误而酿成」的惨剧。

明确了工作追求的目标——期望公司持续发展、或是产品的市场成功、或是刻意建立公平机制,并且经理具有足够的控制力,或是「仅仅」按期交付产品、或是「一锤子买卖」,这时候才有资格谈论「顾全大局」,做事情的方式也就不必拘泥于条条框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