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民工时代
今天看到一篇帖子,感慨颇多,我想,20年前,甚至10年前恐怕都不会有人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那个时候计算机还是奢侈品,多数时候你宁可花上一两天甚至几个星期乃至几个月的时间去阅读文档、了解其原理,来让它跑起来。但是今天,越来越快、越便宜的计算机,让更多的人倾向于杵杵看,如果好了就凑合着先用,反正不行了可以再买个新的,就像家里老旧的电视机,当信号不好的时候,很多人会倾向于去拍几下,而不是去找哪里接触不良那样。
这种现象是好还是不好呢?我觉得很难说。
一方面,你可以在市场上找到很便宜的劳动力来做各种各样的事情,有很多事情,以前也许你要雇一个月薪五六千的家伙,而现在,只需要付上几百块钱,就会有包工头跟你接洽—-有时候,他们做的甚至比那个家伙做的还快一些。
另一方面,你会发现尽管这些包工头能够很快的出活,但是你不得不支付大量的维护成本给这样迅速生产的应用程序。这种工作模式的良性发展的前提,一定是那样的应用程序能够很大批量地生产出来,或者更具体地说,多数代码是可以高度复用的。想要生产这样的工件,其前提是,你雇佣的不能全都是那些指望拍两下电视机就把它"修好"的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