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S 串口波特率设置
今天 Warner 改了一段注释,我于是学到了一些新的 犀利而无用的知识,在这记一笔。
当从 BIOS 引导时,假如是使用 FreeBSD 的 boot manager(写入VBR的boot0或boot0sio),
该 boot manager 实现了一个菜单,因为这个菜单的原因,实现串口异步通讯的代码就塞不下了,
于是 boot0sio
会调用 BIOS int 14h
去初始化串口。
然而 int 14h
提供的接口是1981年的设计(IBM 5150
的BIOS是1981年4月24日发表的,
当时只有 8 kB
),用来表达波特率的只有3个bit,这3 bit作为波特率除数表的索引值,
该表在1981年写死成了:1047
, 768
, 384
, 192
, 96
, 48
, 24
, 12
,因此最高的波特率就是
115200 / 12 = 9600
。
由于 9600
还是比较慢(每秒只能传1200
字节),因此现时的 BIOS / EFI 往往默认将串口波特率设为
115200
,然而 FreeBSD 的 boot0sio 在引导时仍然会一上来就把串口波特率设为 9600,
解决方法是干脆不要用 boot0sio 而是使用 BIOS 提供的 Console Redirect 功能,
或是在编译时将 BOOT_COMCONSOLE_SPEED
设置为 0
。
另一个事是 FreeBSD 的 loader(8) 也越来越膨胀了。
经过讨论后的解决方案是增加一个人为的 508,000
字节的限制(我的机器上今天的尺寸是 503,808
)。
由于实模式的常规内存只有 640 kB
,而其中还需要有一些空间留给类似中断向量表一类的结构去使用,
因此这些内存并不能完全给代码使用,这样如果 loader(8) 再膨胀下去的话就必须采取别的措施了。
比较明显的可以砍掉的功能是图形支持(如果机器够新,就用EFI;如果机器很老,就去掉图形支持);
把 Lua 换回 Forth 的话大约可以省掉 60 kB
,或是把解释器砍成最基本的(可以省掉 116 kB
)。
更激进一些的做法则是把 UMA / HMA 区域的内存给用起来,但在 2022 年使用这类禁术的风险确实不太合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