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未来的blog:关于引用、结构、导航与 AI

• 本文约 1460 字,阅读大致需要 3 分钟 | Development | #Blogging | #Web | #AI | #互联网 | #博客 | #写作

早年,车东 提出过一个愿景:「让互联网:良好引用,良好结构,良好导航」, 这句话一直让我印象深刻。一直以来,对互联网内容的彼此可以有效引用、结构清晰、可以被(人类和机器) 理解和持续访问而不是被时间与系统更新湮灭,是我和许多 blog 作者的理想。在我自己的 blog 中, 我也一直在尝试实现这三个目标。

让引用可持续:保持 URL 的延续性

Web 最脆弱的部分便是链接失效。许多优秀的 blog 内容,随着时过境迁,往往会因为平台关闭、系统迁移,或是各种不可言说河蟹怪兽的理由而消失在 历史长河的无数 404 之中。我的 blog 最初是使用 Movable Type 搭建的,后来迁移到了 Hugo, 在这个过程中,我特意保留了原有的 URL 与新结构的对应关系,采用永久转向的方法让之前的 URL 能够被重新导航到新的网址。 对我来说,这是一种对外来引用的尊重,确保十几年前的文章依然能够通过旧链接被访问、引用,但又让搜索引擎能够采用 正确 的新 URL,这种延续性非常重要。

对于一部分已经过时的内容,我也开始增加了标志予以说明,其中一些会引用最新的推荐的做法或是文字。

让结构更清晰:用语义化标记来表达内容

在本次重做模板的过程中我采用了更多的 HTML5 语义元素,例如 <article><header><nav><footer><section> 等。 除了帮助搜索引擎更容易理解文章的层次,它们也会给屏幕阅读器、聚合服务等第三方数据消费者提供更为准确的内容标记。

让导航更有意义:用生成式 AI 辅助分类与标签

随着内容积累到一定规模,手动维护标签和分类变得越来越困难。于是我开始使用生成式 AI 来帮助梳理内容脉络。 具体做法是:让 Gemini CLI 阅读已有的文章,并生成一组与内容核心更贴近的标签,然后根据需要对现有的标注进行修改。 我把过去五年的 blog 文章进行了这些处理,发现现时的 AI 在这方面已经相当可靠:它可以迅速提炼出关键词并发现关联, 然后再由人进行审核,采纳其中正确的部分,同时对提示词进行必要的修正。

例如:Please review content/posts/2025/**/*.md to see if tag / categories are properly set and make adjustments as needed

采用这种「人机配合」的模式,可以让 blog 的索引体系更完整。

将 AI 看作合作者而不是工具或作者

在这个时代,坚持独立博客或许正像 Frank 说的, 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互联网遗老的行为艺术自我感动了。使用 AI 可以大幅提高写文章的效率,但于此同时也会引入不少争议。 原则上,我依然坚持个人原创,尽量少用生成式 AI,在使用 AI 辅助写作时,我认为应该坚持不要让 AI 替我写文章, 而是让它帮助我表达我想说的东西。生成式 AI 尽管擅长生成连贯的文字,但这种文字往往会受到其训练素材的影响, 这些内容可能会有来源不明,甚至有使用许可方面的问题。我更倾向于以问答的方式使用 AI,把它作为一个「讨论对象」 或合作者:让它帮我理清思路、整理结构或改写一些语句使其更符合读者或特定写作风格指南的规则, 而不是让它从零开始进行创作。这种方式让我得以保持写作的主体性,也有助于让这个逐渐被 AI 生成内容淹没的时代多少保留一些人类作者的气息。

在内容农场时代,坚持原创的意义

在现时的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类「内容农场」:标题雷同、语句平顺,信息空洞但言之无物或者细看实则是一派胡言。 这些内容占据了搜索结果的前列,却让真正有价值的内容更难被发现。 我认为 AI 应该成为创作的助力而非替代,人类表达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表达正确,也在于表达自身。

或许这种做法只是互联网遗老们在大幕落下前最后的堂吉柯德式行为艺术, 但我还是希望未来互联网能够留下一些有用的中文内容,继续延续「良好引用、良好结构、良好导航」的愿景, 而不是成为无限复制的内容池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