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SSL
FreeBSD 14 确定延期
原定4月25日开始的code slush和KBI冻结并未发生,主要的原因是 OpenSSL 3.0 还未合并, 以及 OpenZFS 近期的一些可靠性问题。
其中,OpenSSL 3.0 由于对 API 的改动比较大,因此会导致一些 port 无法正常工作 (PR 258413)。 近期已经有一批 port 标记为与 OpenSSL 3.x 不兼容, 不过修掉这些可能会需要不少时间。
阅读全文…FreeBSD 上的 nginx kTLS 支持
昨天,FreeBSD 13.2 正式发布了。 kTLS 是在 FreeBSD 13.0 中由 Netflix 赞助的新功能, 过去,TLS/SSL 应用程序对于通讯内容的加解密通常是在用户态进行的,这样一来, 系统在读取出数据和发出数据之前需要进行额外的上下文切换,并在内核和用户地址空间之间来回复制缓冲区来满足加解密的需要。 有了 kTLS 之后,内核可以在 sendfile(2) 时直接在内核上下文中完成加密和填充到网络协议栈的操作,从而减少了上下文切换和不必要的复制操作。
阅读全文…Let's Encrypt SSL证书失效问题
Let’s Encrypt 是我目前使用的证书发证机构。早上 yegle 提到了某个bug,于是研究了一下,这里记一笔,算是留个历史见证吧。
发生了什么
在 PKI 证书体系中,信任是通过逐级签名以及对这些签名的验证来实现的。 对大部分客户端系统来说,这些系统中会存在一个或多个受信的根证书发证机构的证书, 其公钥是通过这些系统本身的更新机制派发的。
根证书发证机构的证书通常是自签名的,更新相对来说比较麻烦(它通常依赖于操作系统的在线或离线更新机制), 因此这些证书的私钥事关重大,因此人们通常不希望经常更新它们,因而证书发证机构在绝大多数时候并不会使用这些私钥来签署证书。 取而代之的是,他们会创建一些称为中级发证机构的证书用来签署日常的证书,这样根证书的私钥可以采用更为严密的方法来保护, 例如可以把它们从网络上彻底断开,而中级发证机构的证书则可以以较高的频率进行密钥轮换,借此来避免其私钥暴露导致的风险。
一个新的发证机构进入市场时,其自签名的根证书往往不会被已经在市场上的客户端系统认可, 因此这样一来新的发证机构想要获得用户就必须想办法解决能被用户承认这个问题。 一旦获得了一定的知名度并证明了自己的可靠性, 这些发证机构便可以遵循一定的流程获得主流浏览器或操作系统的认可, 并将自己的根证书也加入到它们的受信根证书列表中了。 所以,在起步阶段,新的发证机构往往会要求一些已经存在的根证书去对其根证书进行交叉签署, 在客户端验证证书有效性时,由于这些根证书在他们看来是一个经过了受信根证书签名的中级证书而不是一个普通的不受信自签名根证书, 因此也就不会给出无法验证证书是否有效的提示,而是能够正确地对其有效性进行验证了。
Let’s Encrypt 在起步阶段正是采用了这种做法。通俗地说,它的中级发证机构的证书被两家根证书机构同时签名, 其一是它自己的 ISRG Root,另一个是另一家根证书机构 IdenTrust 的 DST Root X3。初期,由于 DST Root X3 已经被许多操作系统和浏览器认证过,因此为其普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UTC 时间 2021年9月29日 19:21:40,DST Root X3 的根证书过期了。这样一来,这一边的信任链便不再成立。
阅读全文…